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羁押之日不能“默认”为刑期起算之日/李小萌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8:25:31  浏览:968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在实践中,一些地方没有严格依照刑法规定对于先行羁押的时间进行折抵,且这种错误的折抵方式隐藏于一些刑事判决书之中。如王某于2010年11月10日被羁押,2011年4月18日因犯抢夺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判决书确定的刑期时间自2010年11月10日起至2011年5月9日止。

刑法第47条规定: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上述案件中,以2010年11月10日为先行羁押首日,以一审宣判的前一天为先行羁押的末日计算,王某被先行羁押159日。以一审宣判当日为判决执行之日计算,折抵之前的刑期末日应为2011年10月17日,再减去先行羁押的159日,折抵之后实际刑期末日应为2011年5月11日,即判决书在对王某先行羁押159日的情况下,按照161日进行了折抵。

笔者认为,存在先行羁押天数与实际折抵天数不一致的原因在于判决书没有按照刑法规定的方法进行折抵。刑法第47条规定的折抵方法应该进行以下三步计算:一是确定先行羁押的具体天数,二是确定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折抵前的刑期结束日,三是以折抵前的刑期结束日减去先行羁押天数所确定的日期方为折抵后的刑期结束日。但按照目前判决书的通常表述方式,其隐含的计算折抵后刑期方式为,以一审宣判前连续羁押的第一天为“判决执行之日”,在此基础之上累加刑期所至日期为折抵之后的刑期结束日。由于每月天数不同,先行羁押按日折抵与刑期通常按月、年计算的不同计算方式,必然导致直接从羁押第一日累加刑期的计算方式的折抵结果与“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的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存在出入,通常会出现多折抵或少折抵一至二日的情况。

“判决执行之日”的理解也存在问题,由于一审判决并非宣判即生效,可能被上诉或抗诉,且交付执行也需要过程,到底何日为判决执行之日在一审宣判时是无法确定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审宣判之前是不可能属于判决执行之日的,其必然属于先行羁押,也就必须按日折抵刑期。

由于刑法对于“判决执行之日”和“判决确定之日”的区别表述,故笔者认为以一审宣判之日作为判决执行之日也是不妥的,但这并不妨碍证明目前判决书中将先行羁押第一日直接作为判决执行之日计算刑期方法的错误。彻底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在刑法修正或明确司法解释出台之前,笔者认为,可以选择在刑事判决书中不再列明刑期的起止时间,而仅就先行羁押情况和所判处刑罚作出说明,至于具体刑期起止日期留待执行机关在执行阶段根据判决书所列明情况进行计算。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贸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各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对外贸企业缴纳所得税问题明确如下:
一、从1994年1月1日起对原未实行利改税的所有外贸企业、工贸公司,均应照章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各类外贸企业(包括外贸公司和工贸公司)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以独立核算的企业为纳税人,按适用税率就地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考虑到外贸企业财务核算的具体情况,外贸企业的所得税可按季预缴,年终进行汇算清缴。



1994年10月10日

关于锅炉烟气在线监测数据有效性问题的复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环函[2002]327号




关于锅炉烟气在线监测数据有效性问题的复函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

  你局《关于锅炉烟气在线监测数据与手工监测数据等效的请示》(京环保控字[2002]354号)收悉。经研究,现函复如下:

  为提高锅炉排放污染物监测工作的效率和技术水平,国家排放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自2000年3月1日起,新建成使用(含扩建、改造)的单台容量≥14MW(20t/h)锅炉,必须安装固定的连续监测烟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排放浓度及排放量的仪器。因此,按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76-2001)的要求安装,经检测符合仪器技术要求,并经验收合格的锅炉排放烟尘和二氧化硫连续监测仪器,其所测定的数据有效,可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中使用。当对上述仪器测定的数据有异议时,应采用《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校核。

二○○二年十二月六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