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北海市处置闲置土地暂行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5:33:30  浏览:904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海市处置闲置土地暂行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政府


北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海市处置闲置土地暂行规定的通知

北政发〔2002〕67号


市辖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北海市处置闲置土地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北海市处置闲置土地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依法处置闲置土地,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号)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北海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北海市市辖区,合浦县参照执行。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也可以认定为闲置土地:
(一)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用地批准证书未规定动工开发建设日期,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生效或者建设用地批准证书颁发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二)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建设连续满一年的;
(三)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 闲置土地分区域、分阶段实施处置,具体处置方式主要有:以土地托管有偿收回土地使用权、收取闲置费、延长开发建设时间、调整置换土地、依法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等。
第五条 自本规定实施之日起,闲置土地使用权不得转让。
第六条 本规定所指的土地托管是指土地使用权人与市国土资源局签订土地交还协议,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将其原已拥有的具体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交还给市政府,由市国土资源局颁发托管凭证,从而使土地使用权人拥有的土地使用权益与具体地块分离,今后原土地使用者需要使用土地时,依照土地交还协议的约定,由市政府提供与其托管土地价值相等的土地。托管凭证可以换名变更,也可以抵偿债务。
第七条 北海市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将收回的闲置土地纳入土地储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要求,重新确定土地的用途和使用条件,根据市场需求依法供地。
第八条 北海市土地储备委员会,负责决策闲置土地处置及储备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市国土资源局负责闲置土地处置的具体实施工作。

第二章 闲置土地处置

第九条 依法认定的闲置土地,市国土资源局拟定该宗闲置土地处置方案时,应通知土地使用者(闲置土地若依法设立抵押权的,应通知抵押权人参与处置方案拟定),处置方案报经市土地储备委员会审定后予以公告。
第十条 本规定将北海市市区闲置土地分成三类区域:
一类区域,是指北海大道(昆明路口至南珠大道路口段)、北部湾路(昆明路口至南珠大道路口段)、广东路(北海大道路口至疏港大道路口段)、四川路(北海大道路口至金海岸大道路口段)、贵州路(北海大道路口至重庆路口段)、云南路(北海大道路口至疏港大道路口段)、西藏路(北海大道路口至疏港大道路口段)、南珠大道(亚叉岭至北海大道路口段)、环海路(银滩三号路口至银滩公园大门口段)、站北路及北京路等11个路段两侧的临街临路宗地,广东路以西、浙江路以北、四川路以东和北海大道以南所合围的区域,南珠大道以西、北海大道以北、西藏路以东、北至海岸线所合围的区域,以及其他已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块和市政府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列为重点开发的区域。
二类区域,是指华侨投资开发区及其他享受成片开发待遇的用地(属于一类区域的除外)。
三类区域,是指除一、二类区域以外的建设用地。
第十一条 位于一类区域的闲置土地,超过批准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按每平方米2-5元征收土地闲置费,逾期不交纳的,以土地折价抵交;满二年未动工建设的,除了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迟延之外,按以下程序处理:
自市国土资源局向被确认为闲置土地的使用者发出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有意向开发的,须向市国土资源局提交开发建设的书面申请,若项目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并且资金落实的,应予准许,并与市国土资源局签订土地开发协议,作为土地出让合同的补充,延长动工开发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延长期内按每平方米2-5元征收土地闲置费,一年内投资额应达到总投资额的25%以上;无意向开发和项目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须向市国土资源局申请土地托管。
土地使用者逾期未提交土地开发申请,又不申请土地托管的,或未按已签订的土地开发协议开发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十二条 位于二类区域的闲置土地,按以下情况分别处置:
(一)已交清地价款、办完用地手续、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按一类区域的处置规定和程序处置;未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的,按三类区域的闲置土地处置规定和程序处置;
(二)未交清地价款的,按已交纳地价款数额计价划地处理后,按本条(一)项规定处置。
第十三条 位于三类区域的闲置土地,自具备开发条件之日起满一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按每平方米2-5元征收土地闲置费,拒不交纳的,以地折价抵交;满二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按一类区域闲置土地的有关规定处置。未具备开发条件 ,按以下程序处置:
(一)市国土资源局根据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分期分批登报通告或书面通知闲置土地使用权人,办理缴交闲置费或土地托管手续;
(二)有意向开发建设的土地使用者,应在被告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市国土资源局提交开发建设的书面申请,可利用原土地开发,也可申请调整置换土地位置。若项目符合城市规划要求、资金落实的,应予准许,并与市国土资源局签订用地开发协议,作为土地出让合同的补充,延长动工开发时间不得超过六个月,一年内投资额应达到总投资额的25%以上。
第十四条 已签订分期付款合同未交清地价款的闲置土地,在本规定实施之日起一个月内补交地价款后,按所在区域的闲置土地处置规定和程序处置;无能力交清地价款的,按已交纳地价款数额计价划地处理后,按所在区域的闲置土地处置规定和程序处置。
第十五条 土地托管具体按照《北海市闲置土地托管暂行办法》办理。
第十六条 闲置土地经法院、税务查封且超过审判结案规定期限的,按其所在区域的闲置土地处置规定和程序处置;未超过审判结案规定期限的,可由原查封单位配合市国土资源局把已查封的土地使用权转换成查封托管凭证。闲置土地已依法抵押的,可将押土地使用权转换为押托管凭证。对经司法程序判决作为抵债物清偿给债权人的闲置土地,由债权人向市国土资源局申请托管。
第十七条 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和以土地托管有偿收回土地使用权,都须由市国土资源局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予以公告后,再下达《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决定书》,终止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注销土地登记和土地证书。

第三章 闲置土地利用

第十八条 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优先使用闲置土地。
第十九条 市政府依法收回的闲置土地,统一纳入政府土地储备库,按照规划的要求先进行前期开发,再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招标拍卖向市场供地。属政府重点扶持的项目用地,供地方式由市土地储备委员会确定后予以公告。
第二十条 以土地托管收回的闲置土地再出让时,土地托管凭证的原始持有人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以托管凭证换取等价的土地使用权,但必须支付该幅土地从收回到再出让所发生的费用,其他以土地托管凭证支付土地出让价的土地使用权受让人须以货币支付40%的土地出让价。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阻碍、围攻、谩骂、威胁、殴打国土资源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违反本规定、擅自批用储备土地或挪用土地发展资金,或擅自减免地价款以及违反采取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书之日起六十天内,依法向北海市人民政府或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于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和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理决定的,若须采取强制措施,由市国土资源局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四条 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实施前市政府颁布执行的有关土地管理规定,凡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由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2005年修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规定

(2000年7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24次会议通过,2005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47次会议通过修订)


  第一条 为了使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能够依法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司法救助,是指人民法院对于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行政诉讼,但经济确有困难的,实行诉讼费用的缓交、减交、免交。

  第三条 当事人符合本规定第二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救助:

  (一)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的;

  (二)孤寡老人、孤儿和农村“五保户”;

  (三)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患有严重疾病的人;

  (四)国家规定的优抚、安置对象;

  (五)追索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金的;

  (六)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事故、产品质量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受害人,请求赔偿的;

  (七)因见义勇为或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致使自己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本人或者近亲属请求赔偿或经济补偿的;

  (八)进城务工人员追索劳动报酬或其他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而请求赔偿的;

  (九)正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济或者领取失业保险金,无其他收入的;

  (十)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生活困难,正在接受社会救济,或者家庭生产经营难以为继的;

  (十一)起诉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农民履行义务的;

  (十二)正在接受有关部门法律援助的;

  (十三)当事人为社会福利机构、敬老院、优抚医院、精神病院、SOS儿童村、社会救助站、特殊教育机构等社会公共福利单位的;

  (十四)其他情形确实需要司法救助的。

  第四条 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提供司法救助,应在起诉或上诉时提交书面申请和足以证明其确有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其中因生活困难或者追索基本生活费用申请司法救助的,应当提供本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符合当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规定的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的证明。

  第五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司法救助的请求,经审查符合本规定第三条所列情形的,立案时应准许当事人缓交诉讼费用。

  第六条 人民法院决定对一方当事人司法救助,对方当事人败诉的,诉讼费用由对方当事人交纳;拒不交纳的强制执行。

  对方当事人胜诉的,可视申请司法救助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决定其减交、免交诉讼费用。决定减交诉讼费用的,减交比例不得低于30%。符合本规定第三条第二项、第九项规定情形的,应免交诉讼费用。

  第七条 对当事人请求缓交诉讼费用的,由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或合议庭提出意见,报庭长审批;对当事人请求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由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或合议庭提出意见,经庭长审核同意后,报院长审批。

  第八条 人民法院决定对当事人减交、免交诉讼费用的,应在法律文书中列明。

  第九条 当事人骗取司法救助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补交诉讼费用;拒不补交的,以妨害诉讼行为论处。

  第十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商务部关于决定对原产于日本和韩国的进口不锈钢冷轧薄板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的公告

商务部


商务部关于决定对原产于日本和韩国的进口不锈钢冷轧薄板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的公告

公告2010年第69号


  2000年1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发布2000年第15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日本和韩国的进口不锈钢冷轧薄板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其中,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的反倾销税率为27%。

  2006年4月8日,商务部发布2006年第18号公告,决定维持对原产于日本和韩国的进口不锈钢冷轧薄板的反倾销措施。

  2006年12月,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向商务部申请由株式会社YAKIN川崎继承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的反倾销税税率。商务部于2007年8月1日发布2007年第64号公告,决定自公告之日起,由株式会社YAKIN川崎继承原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在不锈钢冷轧薄板反倾销措施中的权利和义务,其对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适用27%的反倾销税率。

  2010年5月, 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向商务部提交申请,请求继承株式会社YAKIN川崎在不锈钢冷轧薄板反倾销措施中的权利义务,并提交了董事会会议记录、合并公告、注册登记文件、株式会社YAKIN川崎注销证明书、产能产量变化情况、生产设备变化情况以及相关公证和我驻出口国政府大使馆(领馆)的认证文件等相关证明材料。

  商务部就上述申请事宜通知了国内不锈钢冷轧薄板产业。在规定时间内,国内不锈钢冷轧薄板产业未提出异议。

  经审查,现有证据材料表明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合并株式会社YAKIN川崎符合日本相关法律规定,公司合并前后关于被调查产品的经营管理、生产设备、供应商关系、客户基础等均未发生变化。
据此,商务部决定:

  一、由日本冶金工业(株式会社)(NIPPON YAKIN KOGYO CO.,LTD.)继承株式会社YAKIN川崎(YAKIN KAWASAKI CO.,LTD.)在不锈钢冷轧薄板反倾销措施中的权利义务,对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适用27%的反倾销税率。

  二、以株式会社YAKIN川崎(YAKIN KAWASAKI CO.,LTD.)名称向中国出口的被调查产品,适用不锈钢冷轧薄板反倾销措施中“其他日本公司”所适用的58%反倾销税税率

  本公告自2010年10月28日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